戲水 呼叫大明星 主播 BJD 環島
冬季腹瀉病例增 勤洗手防感染病毒腸胃炎由多種病毒感染造成,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,主要症狀為腹瀉、嘔吐、腹痛、痙攣與發燒等,感染途徑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播,病毒能長時間存活在患者的嘔吐物及糞便中,如果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與患者密切接觸都容易遭到感染。雖然其毒性並不強、致死率也低,但因疫情好發於秋冬,且病毒能夠長時間存活在排泄物及嘔吐物中,具有高感染力,仍應小心防範。大部分的人在感染後,抵抗力約可持續4~6個月,然因諾羅病毒有不同的基因型,感染後還是可能被不同型的病毒再感染,越多次的感染似乎可以增加人們的抵抗力,但這些保護力約在2~3年後會完全消失。由於只要少量的諾羅病毒就可造成腸胃炎,且病毒能長時間存活在糞便或嘔吐物中。衛生署呼籲各級醫院、學校及人口密集機構均應提高警覺,早期監測腹瀉、嘔吐等疑似腸胃道感染的症狀,並應作適當的區隔,避免交互感染。一旦懷疑有群聚事件發生時,除應立即就醫治療外,還要儘速通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,加強感染管控措施,減少病毒蔓延。在治療方面,目前並無治療諾羅病毒的抗病毒藥物,也沒有疫苗可供接種預防。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:勤洗手、徹底清洗食材、利用漂白水徹底清潔與消毒被污染的地方、被污染的衣物應立即脫掉,並以熱水或肥皂清洗、嘔吐物及糞便應小心處理、被感染者不應製備食物,以免家人感染。文章出處: Food & Drug Consumer Newsletter